1)第210章 僖宗返京_重生之大唐中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晔一说完,就看向几个手下。

  唐朝前期是实行的州县两级制,中后期则是道州县三级制。不过跟因为是最开始实行三级制,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节度使的权力过大,导致藩镇割据的出现。

  李晔说的这个几个副职,除了学政这个职务是他首创外,其他的两个其实都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

  行军司马就别说了,按察使则是在一百多年前就实行了。

  按察使其实就是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名称临时确定,并不固定。

  中宗神龙二年706置十道巡察使,二年一替。景云二年711置十道按察使,均非常置。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置十五道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肃宗乾元元年758采访处置使改名观察处置使,简称观察使。

  李晔说的按察使,其实就是现在的观察使,只是为了不跟朝廷的官职重名,所以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殿下是不是还考虑过设立一个副手管理民政?”郑畋不禁问道。

  “你怎么知道?”李晔有些惊讶。

  其实李晔最开始想过设立一个职位负责管理民政,这样民政、军队、学政、监察便一分为四,这样节度使的权力就会大幅缩小,起码不至于掌握一道军政大权。

  这个制度跟明清的地方制度有些类似,节度使就成了明清时期的总督,权力虽大,但实际权力被分割,形成藩镇割据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按照殿下的设想,并不难猜。”郑畋抚着胡须笑着道,“殿下的设想倒是不错,若是增设一人管理民政,那下官觉得这个倒是可以实行。

  若是能向其他各道推广,相信消除藩镇割据也不是难事。”

  “郑大人有些乐观了,就算是朝廷采纳并向各道推行这种制度,也不是简单的事,那些节度使不会这么轻易的交出手中权力。”孙烨摇了摇头。

  “那是自然,不过在山南西道推行却是没问题,这样日常管理也会更加方便。”郑畋显然很赞同李晔的提议。

  “不过这种任命,恐怕朝廷不会承认吧?”裴荣担忧道。

  “现在朝廷声望日减,而且设置这些官职,相信田令孜等人也乐于看见,应该不会反对。只要田令孜不反对,陛下那里也不会为难殿下,所以问题不大。”郑畋对于朝廷的情况,要比裴荣等人了解的更为透彻。

  到了现在,各节度使没少私设官职,像什么留后、副使,多是节度使自行任命,然后朝廷只是发一道圣旨承认而已。

  不过这种官职,也就在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得到承认,在其他地方,并不被承认。

  之所以郑畋这么肯定田令孜不会反对,是因为这几个职位的设立,名义上是在分权。

  “既然你们觉得没问题,那本王一道再设立一布政使,与按察使、行军司马、学政同级,享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