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0章 僖宗返京_重生之大唐中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三品待遇。”

  “一切谨遵殿下吩咐!”

  李晔设立这些官职,可没有什么几权分立的意思,必须得有一人总览大局,只不过把权力细分开,避免把权力集中于一人身上。

  当然现在只是李晔的尝试,这些副职都应该由朝廷任命才是,节度使没有任命权,只有管辖权,这样才能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之所以要设立这几个副手,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解决下面各州刺史的晋升问题。

  就像杨翰舟,作为李晔来山南西道投靠他最高的两个刺史之一,肖荣就已经升职,而杨翰舟却没有。

  杨翰舟是上州刺史,从三品。而在之前山南西道从三品及以上的官职只有兴元府尹、行军司马,还有就是寿王傅。

  虽然还有节度使和兴元府牧,但那是李晔的职位。兴元府尹是孙烨,行军司马是裴荣,一个管理兴元府,一个管理山南西道军务,自然轮不到杨翰舟。

  虽然说还有观察使、节度副使、留后等,但李晔都没有设立,朝廷也没有任命。至于什么掌书记之类的官职,大多是王府的官员兼任,短时间自然没问题,长期来说却不是好事。

  所以李晔就想快点确立下来,并且借着这个机会进行一场改革,完善节度使下辖官职,使之更加合理。

  说的更准确点,李晔是想把山南西道打造成一个试点,一个未来唐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样板。

  对于李晔的想法,郑畋几人都心知肚明。谁都知道这位寿王不甘心当一个闲散王爷,当然吉王也一样。

  现在圣上如此昏庸,朝局如此混乱,这两个已经成年的亲王,心里自然有些想法。等穆王李倚成年后,估计也会动这个心思。

  跟吉王在朝中有不少大臣支持不同,李晔的势力在地方,准确来说就是山南西道。

  估计田令孜都后悔把李晔贬出中央,在中央,他起码还可以限制李晔的发展。但是离开了中央的李晔,犹如龙入大海一般,根本不受控制。

  对于这几个职位,虽然李晔直接任命即可,不过他还是写了一封奏折送到成都。

  不,应该送到的时候,李儇已经不在成都了。朝廷已经决定班师回京,长安已经收复,修缮工作也大致完成,留在成都自然不太合适。

  所以李儇便决定在正月就回到长安,在长安过上元夜。

  至于人员名单,李晔也已经确定。

  郑畋兼任学政,这样田令孜那边才不会过于反对;杨翰舟被任命为布政使;按察使则是由王徽担任。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对于王徽,李晔其实很不喜欢对方,虽然把对方从之前的集州刺史改任为金州刺史,也只是想把对方赶得远远的。集州虽然不大,但毕竟位置关键。

  至于让其担任按察使,其实也是为了堵朝中的反对之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