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章 《星洲日报》的开价_南洋家族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天后的上午,位于新加坡市中心丹戎巴葛的罗敏申路80号是一栋三层的西洋式办公楼,也是当下《星洲日报》的报社总部所在地。

  罗敏申路英文叫RobinsonRoad,以1877年任职海峡殖民地总督的罗敏申爵士命名,一直以来是新加坡核心商业区的一条主要街道。

  报社二楼东边的一间办公室内,《星洲日报》副刊编辑卢颂华泡上了一壶老白茶,开始审阅稿件。

  卢颂华本身也是一名诗人与作家,曾经在上海滩小有名气。

  三、四十年代的新加坡报业兴盛,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报人主持大局,因此吸引了许多文人南下。

  民国26年(1937年)上海陷于日寇侵略军,他南渡新加坡侨居。开始为《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撰写国际时事专栏,还曾在郁达夫主编的《星洲日报》副刊《晨星》和《星光书报》上发表短篇作品。

  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他举家逃往马六甲山林中。

  去年日军投降后,他才重返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

  当下的南洋刚刚从战后恢复,像郁达夫等一批著名的文人作家被日寇所杀害,本地作家的水平不比大陆国内,好的副刊文艺稿件少得可怜。

  卢颂华喝下了两大壶老白茶,看了一上午无聊的稿子,让他昏昏欲睡。

  快到中午时分,正打算起身与同事一起隔壁的老巴刹吃饭时候,

  突然,他看到了一篇叫《萍踪侠影录》的武侠小说投稿,稿子的开头内容不禁让他眼前一亮。

  开篇卷首词《调寄浣溪沙》便迎面感受到了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厚,令人惊艳。

  他殊不知,原著梁羽生的祖父是前朝的举人,非常热爱诗词的创作。让梁羽生从小就受到诗词的陶冶,让他在诗词创作上面有比较深厚的造诣,使得他在写小说时候对于诗词的创作能够做到信手拈来。

  接下来,小说正文的第一句“清寒吹角,雁门关外,朔风怒卷黄昏……”

  简简单单十四个字,雁门关外的黄昏景色便跃然纸上。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更是深深地吸引住了卢颂华。

  以至于谢绝了隔壁美女编辑与同事们一起去老巴刹吃饭的邀请。

  他一个人待在办公室,一口气把这篇两万字的投稿给看完了。

  “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文啊!”

  看完后,卢颂华情不自禁地重重拍了一下办公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在办公室随意地啃了几块饼干充饥后,顾不上吃饭,他边便兴冲冲地捧着这份《萍踪侠影录》稿件去了报社隔壁的“白燕社”。

  这位于俊源街的白燕社乃星洲日报社高级职员管理层的俱乐部。

  白燕社的楼上是宿舍,楼下娱乐室是同事们工余消遣的场所,可以下棋,玩音乐,或打小麻将。

  传当年郁达夫在担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