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奋笔疾书_南洋家族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我在结霜桥买来的二手货。阿妈,以后你再也不用给人家洗衣服了,接下来我会挣足够的钱给你花!”

  “阿雨,你哪里来的钱买脚踏车啊?”郑秋月好奇地问道。

  “我卖花赚来的。”

  “卖花?”

  “嗯,阿妈,最近我找到了一个赚钱的窍门。就是去武吉知马山上采野花,再卖给洋行的那些白领,卖花这个生意很赚钱。”

  “这辆脚踏车就是我这几天卖花赚来的。明天开始,我骑着脚踏车去野外采花,一天可以多跑一个来回,会更加的赚钱。”

  郑秋月听完后,又喜又忧,担心道,“阿雨,听说武吉知马山上野兽很多,你千万要小心才是。”

  “阿妈,你放心,我去的地方没有野兽,安全得很。”

  第二天开始,陆雨骑着脚踏车去采花,效率大大的提高。

  当天跑了两个来回,赚到了20元钱。

  两个礼拜后,他一口气共赚了200多元。

  接着,很快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他的眼前:

  这半个月下来,昭南神社遗址边上花园里面盛开的鲜花基本被他与那位老伯给采光了。

  他只能去附近的山林里面寻找新的野花。

  虽然山林里面也有各种鲜花,但都是散落的,远没有昭南神社遗址花园里面那么集中与茂盛。

  那一天,唐雨在山里只拼拼凑凑采集到了6束鲜花,由于鲜花品种与质量的下降,他只卖了5元钱。

  看着手中不断减少的收入,唐雨坐在街角的咖啡店里,要了一杯咖啡乌,开始思考新的收入来源。

  “号外、号外,菲律宾宣布正式独立!”

  报童的叫卖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掏出两角钱各买了一份当天的《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

  早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东南亚华侨兴起了新一轮创办华文报刊的高潮。

  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华文传媒又恢复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日占时期被迫停刊的报刊纷纷复版,新的报刊也不断出现。

  日寇投降后,东南亚地区新创办的华文报刊达230多种。

  华文传媒的品种之多、发行之大、分布之广,均属空前,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其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商报》与华侨实业家胡文虎于1929年创办的《星洲日报》。

  当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还没有分家,均属于英国的殖民地。

  新马两地定居的华人数量加起来大概超过了五百万。

  整个东南亚华人数量有大概一千万。

  这《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是在东南亚发行量最大的两份华文报刊,在当地有很大的一批受众。

  这两份报纸上面,除了时事与花边新闻,以及各种启事与广告外,

  副刊上面还连载有评书和小说,内容多是那种风花雪月爱情题材与传统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