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三章 文坛龙虎斗【一】_边月满西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赞寻常老人家自是有功无过,但要是用来当做寒暄的开场白,岂不是过于粗鄙?

  通今阁的一众人等当然知晓狄纬泰的文道修为,可正是因为如此,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定是有深意或映射,不由得他们不琢磨。

  “哪里哪里……已经是行将就木,垂垂老矣!日后这天下文道,还是得仰仗博古楼,仰仗狄楼主多多操心了。”

  徐斯伯摆了摆手说道。

  听上去极为中肯谦逊,实则却把自己与通今阁摆在了当今文道之首的位置上。

  客套之中也不失对自己身份的抬举,让人听了不会很反感,甚至觉得很有道理。

  即便他徐斯伯现在已经是“行将就木、垂垂老矣。”但还是要等日后,博古楼才能有出头之日。

  至于日后到底是多久?没人能说的清楚。

  狄纬泰也听出了他话中的荆棘,不过自己出头在先,现在对方有些言语上的便宜,也算不得什么值得计较的事情。

  何况这文道便是人道,写文章实则就是写人心,写人性。

  放眼天下,之所以会有“文道七圣手”,正是因为这七人将人心与人性剖析的最为透彻。

  越是敢于秉笔如刀,词锋见血的描绘,在文道一途上的修为便会越高。

  至于那些书本上的死东西,只要识字且啃下功夫,谁都可以倒背如流,算不得什么真本事。

  读万卷书,不过是个书中蠹;行万里路,最好不过是个趟子手。

  唯有二者相合,多读,多行,多思,才能有所体悟,下笔惊风雷,好似神助。

  再者,天下分南北,差异颇大。

  以太上河为界,中都城为中心。这个界限是山川地理之分割,也是人心人性之差异。

  每一处不同,都能影响人心人性,而人心人性被影响,则整个地方的差异又会不同。

  俗话说南柔北刚,也是这个道理。

  不同性格的差别反映在种种习惯上,最为显著的一条,便是北方人嗜酒豪爽。

  博古楼中的读书人,几乎各个海量,即使去远游外地,也会写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样的诗句。只要酒喝得极好,那便处处都是家乡,悲凉的乡愁便在此刻突然变得壮阔潇洒起来。

  更有“杏花春雨江南,南曲如抽丝,古进西风冀北,北曲如轮枪。”这样的也诗句传世,也足以说明。

  徐斯伯擅吹箫,于音律一途也是大家,自称一派。

  平日里闲暇后,便低头眯眼,余声绕梁,身前只有一杯清茶。而博古楼中人,上到狄纬泰,却是都喜欢鼓,端的是扬头锐眼,高亢激昂,敲击时动作幅度大。

  这些种种不同,体现在文道上,就成为了一种不平衡。

  狄纬泰心中也十分明白,出于西北的博古楼,的确不如通今阁优越。

  是南方优越,北方滞后,归根结底与读书人的分布有关。

  草原王庭连年犯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