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8章 大唐使节团_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治那时震怒,将薛仁贵贬为庶人,此时看了安元寿的奏章,描述了冷瘴之害,不禁半信半疑起来。

  考虑到薛仁贵的为人,他选择相信,但想到与吐蕃的战局,又不愿意相信。

  因为如果真有这种大害,将意味着接下来吐蕃可以攻,大唐却很难打回去,太被动了。

  李彦挺期待薛仁贵能被正名,但等了半响,上面也没有反应,暗暗叹了口气。

  果不其然,李治的话题一转,不再讨论旧事,目光看了过来:“元芳,朕听安公和裴侍郎有言,你早早就担心那吐蕃大将钦陵,会耗我军需,不战而退?”

  李彦道:“回禀陛下,臣确实有此担心。”

  李治颔首:“不愧是李公的嫡孙,你可有针对的法子?”

  李彦其实考虑过好几种办法,但目前都不够完善,便回答道:“陛下,钦陵这一退,自身威望也必然大损,西域诸国见吐蕃退缩,同样也会随风而倒……”

  李治点头:“你与裴侍郎所言,倒是不谋而合,大非川一战后,我大唐与西域的商业往来,便日渐萎靡,西域都是见利之辈,不沐皇恩,如今见蕃贼撤了,四镇重立,必定又会俯首,但下次吐蕃再攻,又当如何?”

  李彦的计划还未成熟,不能多言,低下头去。

  李治目光扫视,沉声道:“朕重立内卫,视为国之重器,要你们为朕分忧,如今就无一良策?”

  阶下群臣,沉默无语。

  我们想打,人家要跑,能怎么办啊?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是这么过来的。

  中原王朝像是一个胖子,有时候强壮,有时候虚弱,但无论如何,每动弹一下,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反观对手则是灵活的小偷,重量上不是一个量级的,跑得却快,失败了也无所谓,大不了以后再来。

  目前的大唐和吐蕃,也延续了这个节奏。

  吐蕃已经跳出来,朝大唐身上狠狠砍了一刀,你不打回去,对周围势力的威慑力将越来越弱。

  到时候一个个贼子跳出,四夷不平,永无宁日。

  李彦想到刚刚认的便宜阿舅,谢氏商会那庞大的财富,扎根于江南的势力,正默默思索着茶道计划,就见坐在最前面的李义琰,突然起身。

  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拱了拱手,声音宏亮的道:“陛下,吐蕃是否请我大唐出使?”

  李治道:“吐蕃使节团入朝后,就有此请,李公之意是……”

  李义琰道:“老臣愿往!”

  众人动容,丘英赶忙道:“李公不可,吐蕃使节团回归后,大肆宣讲正使遇害之事,激起群愤,那勃伦赞刃更是立志报复,这个时候我大唐若是派出使节团入吐蕃,必遭羞辱!”

  这段时间丘英的工作,就是负责收集吐蕃国内情报,所言不会有假。

  李治也道:“李公不必犯险,对待贼寇劣民,和谈换不得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