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八章 编制以军装问题_红色帝国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确定了新的编制之后,接下来也就是辖区的划分了。现在陕鄂特区下辖一市13县(没有算襄阳),分别是襄阳下面的: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光化县(也就是今天的老河口市);十堰(民国时期没有十堰的说法,当时叫做郧阳府,也就说现在十堰的辖区当时都属于襄阳,直到32年才单独分出来,也就是今天十堰的大致范围,不过本书就称作十堰。)下面的:郧县(即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均县(今天的丹江口市);安康下面的:白河县、平利县、镇坪县。

  此时的中-共陕鄂特区的驻地在十堰,下面的四个师则分驻以上13个县。其中,教导师负责郧县、郧西、白河三县,指挥部设置在郧县;第一师负责竹溪、竹山、镇坪、平利四县的防务,指挥部设置在竹山;第二师负责南漳、保康、房县的防务,指挥部设置在保康;第三师负责均县(丹江口)、谷城、光化(老河口市),指挥部设置在谷城,并负责襄阳城的防务。

  这个分辖区说白了就有点像瓜分地盘一样,李卫国率领军部坐镇中央,四个师分在四周保护中央的安全。虽然看着李卫国的第四军有着四个师16个团的兵力,看着多,但其实兵力并不多,才不到3万人。其实李卫国的最初想法是,实行旅团制,但想想就算了,最后才改成了一师四团制,等后面合适了在调整。

  新编制的四个师,每个师人数不到7000人,也就是一个团只有1500余人,跟李卫国计划的大团制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李卫国跟徐向浅、陈赓等几人其实商量出过一套完整的编制,但由于兵员不足以及武器供应不上所以一直没有真正的实行。

  其中一个步兵班12人,配备11支步枪(毛瑟1898及其仿制品或者汉阳造),一支冲锋枪,包括一名班长,11名士兵。

  一个步兵排包括3个步兵班以及一个指挥组,两个火力组,一个狙击小组,一共46人。其中指挥组4个人,配备2支手枪,2支冲锋枪;一个火力小组则是2人,配有一挺轻机枪(勃朗宁或者麦德森、捷克式);狙击小组则有两个人,配备一支狙击步枪,一支步枪。

  一个步兵连包括3个步兵排,一个连部班,一个重机枪班,一个迫击炮班,一个补给班,共188人。连部班则是一个连长,还包括一个指导员、救护兵2人、通讯兵8人、其他职务人员6人,一共18人;重机枪班则有两个重机枪组,每组4名士兵、一挺重机枪、4支手枪;迫击炮班也分为两个迫击炮小组,每组3名士兵、一门60mm迫击炮、3支手枪;辎重班则是18人,配备18支步枪,主要负责做饭、后勤等。

  一个步兵营包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