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章 奇特的观点_重生之大唐中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行,虽然有些不习惯,但军中生活还是别有一番滋味。”李英旭笑着道。

  虽然他只是教书先生,不过却也按照军营的作息时间,而且武学堂每天除了日常上课之外,还有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一段时间下来,李英旭这个世家子弟变化不小,整个人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至于傲气还是存在,那是与生俱来的毛病。

  也就现在还好点,唐朝初期,这些世家子弟之嚣张,根本不把皇室放在眼里,世家子弟更加不屑娶公主。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

  科举制度的本意是提升寒门学子在朝中的比例,借以打压世族门阀,在唐朝中前期,的确起到了这作用。

  原因很多,包括关陇军事集团的强盛,皇帝的有意打压,出身寒门的权臣故意打压等,在盛唐时期,世家子弟在朝中并没有优势。但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朝廷中枢重新洗牌,为了维持统治,只能借助世族门阀的力量。盛唐时期,基本没有世家之人担任,但‘安史之乱’过后,犹如雨后春笋,数量激增。

  而且这个时候科举制度也被世家所掌控,如范阳卢氏,在‘安史之乱’后到现在,中进士者高达百人,这还只是五姓七望其中一家。就拿宰相来说,王铎出自太原王氏、郑畋出自荥阳郑氏,即便是萧遘和韦昭度所在的兰陵萧氏和京兆韦氏不是传统的五姓七望之一,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世家。

  李晔不相信李英旭看不出来这个武学堂的真实意图,虽然说是培养合格的军官,但并没有所武学堂出来的就一定要从军。李晔不方便在成都府开一个学堂,这个武学堂其实就包含着一些文学堂的意味在里面。

  而且这个武学堂招收的人都是寒门子弟,教官中也就李英旭是世家子弟,其他的要么是王府的一些官员兼任,要么是军中将领。

  “是吗?本王还以为李先生会受不了军中的枯燥生活呢。”李晔微微笑道,“先生觉得这武学堂如何?”

  “可为殿下成就万世基业。”李英旭淡淡回道,“殿下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通天之路,若是殿下当政,世家必亡。”

  “世家必亡?先生说笑了吧,本王有何能力可以亡掉这些世家,现在朝廷可都仰仗世家才能维持统治,世家灭亡,岂不是自掘坟墓?”李晔哈哈笑道,并不打算承认这个锅,现在的他可背不起。

  “殿下这是算考验李某吗?”见李晔不承认,李英旭并没有意外,“殿下的那活字印刷术一旦大面积推广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