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0章 改革伊始(十一)_重生之大唐中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明法科的士子。

  州、道一级的主官自然基本都是从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抽调的,但是县一级的主力自然就是明法科的士子。

  而且跟这三司官员相比,明法科的士子更有前途,毕竟都是通过了科举,身份不同,升迁上自然要快上不少。

  例如,乾宁五年的明法科榜首张清风。

  其通过吏部选试后就被任命为三原县大理院主簿,结果这次改革后,就被提拔为大荔县初级大理院丞。

  大荔县本就是这次推行改革的源头,而他被调到这里,未尝不是对他的看重,不然也不会让去这个地方担任院丞。

  可以说,只要其在大荔县干出名堂,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张主簿。。。不,张院丞,恭喜恭喜!”

  三原县,原三原县大理院院丞微笑着对张清风道着贺。TV首发

  “王少丞就不要打趣卑职了。”张清风惶恐道。

  王院丞也是明法科出身,不过却比张清风更早的考中进士科。

  乾宁五年以前,明法科招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都成了这次改革的主力军。

  就像王少丞,是凤州中级大理院的少丞。少丞是新设的官职,一般初级大理院没有,存在于中级和高级大理院,为院丞的副手。

  凤州为下州,因此中级大理院的院丞便是从四品上的官员,而少丞则是正五品上的官职。

  三年前,王少丞不过是从六品上的官员,一下到正五品,自然是高升,而且比张清风还要快。

  王少丞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乾宁五年以前的明法科士子,最差的都是初级大理院的院丞。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缺人。

  虽然考中明法科不代表审案子的能力就很强,但这些人毕竟是熟悉唐律的人。只要挺过前几年的困难期,随着后面历年的明法科士子成长起来,这样的窘境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张院丞,本官并不是说笑。你我二人也共事有几年,对你,本官也算是比较了解。

  你的能力很强,如今正值圣上大力推进改革。虽说目前只是在三道一府推行,但是时机成熟后,肯定会在整个大唐境内推行,我们若是把握机会,未尝不能大展拳脚。

  接下来的几年中,好好干。大理寺这边调你到大荔县,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深意的,抓住机会,在大荔县好好干。”王少丞笑着说道。

  “下官多谢王少丞提点!”张清风认真道。

  对于王少丞和张清风这样的人来说,推行三级大理院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地方州县的主官来说,却不是好事。

  以为从今以后,他们手上案件审理的权力就被剥夺了。

  虽然关于治安、捕盗的事,还是归县衙这边管,但是只有抓人的权力,却没有审理案件的权力。

  而且各级大理院都是直接归上级大理院管,不受地方主官节制,意味着地方主官对同级大理院的影响力不会太大。

  手中权力被削,哪个刺史、县令会舒服?

  但是三级大理院是圣上要求强制在三道一府推行,长安那边反对的声音就不大,地方的官员更加没法阻止这次改革。

  这就叫有人欢喜有人愁!

  看着忙碌的大理寺,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圣上推行的改革,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尾。

  从设立内阁,到弱化节度使权力,再到推行三级大理院,循序渐进,后面肯定还有一连串的改革举措。

  而随着这次大规模的改革,朝中的派系也开始分化,是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

  《重生之大唐中兴》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重生之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重生之大唐中兴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