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3章 封侯_诸天从自宫练剑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磨弥殿部和落温部,一番苦战,再下三部。

  四场大战下来,国师军颇有伤亡。

  这四场征战,赵秋所打之旗号,却是这四部不尊“皇命”。

  实则,他吞并纳垢、夜苴、磨弥殿和落温四部,事前并未向大理国朝廷呈报,可是其间却打了朝廷的旗号。

  只是,各部落自理,部落的民众从来只知道首领和长老,不知道大理国的皇帝。自古皆是如此,又何来“不尊皇命”一说。

  所以,其余三十二部,皆以为朝廷要“削藩”,皆以为赵秋奉了皇命,要将三十七部,统一收回朝廷集权。

  但朝廷又丝毫不知,待得到消息后,便猜出了赵秋要反。

  段延庆大怒,命朱丹臣领兵三万,讨伐赵秋的国师军。

  但是大理国兵马和国师军之间,还隔着其余三十二部。

  但是,这三十二部,担心大理国兵马与赵秋串通一气,到时候里外夹击,还真可能击破三十二部。

  即便段延庆连发数道圣旨,向各部落言明,朝廷无意改变现状,各部落依旧由首领管理,但各个部落并不相信。

  这三十二部的兵马,渐渐集结,并推强宗部首领哈卡为兵马大元帅。

  哈卡分兵二股,其中一股四万人布置在部落边界,防止朝廷兵马进入。

  即便朝廷无意“削藩”,可是,一旦朝廷的兵马进入各个部落,到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

  另外一股三万人的兵马,向赵秋所部进发。

  赵秋以罗鸠部为基,吞并纳垢、夜苴、磨弥殿和落温部。吞并这四部之后,赵秋将这四部首领、长老的土地、财物等,分给了各底层人。

  同时,但凡有不服,立刻挥兵弹压。

  他以铁血手段和怀柔的策略,将五部整合,集合了一万兵士。

  …

  十日后,在磨弥殿部,两方大军终于相遇。

  赵秋的一万兵士,虽人少,但士气高亢。

  反观哈卡所率领的三万兵士,由三十二部集结而成,良莠不齐。

  哈卡虽名为大元帅,可是阵中还有各个部落的首领和长老,一有命令,极难实施。

  赵秋坚壁清野,占据坚城死守。各部联军攻了三日,但缺乏攻城的利器,死伤虽多,却毫无办法。

  联军的士气,因此受挫,其中很多兵士,都起了逃窜之心。

  如此联合,本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受挫,便有倾覆之险。

  这也是赵秋据城死守,一直不出的原因所在。

  这夜,赵秋亲自领兵偷袭,借助东风,先以火攻,大破三十二部联军。

  三十二部的三万兵士,人心涣散,一触即溃,四散逃逸,死伤不计其数。

  赵秋趁势进攻,五战五捷,又攻占了七部。

  如此,赵秋的手中,便握有了七部。

  随后,赵秋并未再次进攻。

  此番战斗后,他占据部落过多,可兵力有限,所占据的部落,还须时间一一“消化”。

  终于,各部残余的兵士,与朝廷朱丹臣所领的讨逆军,终于联合到了一起。

  这会儿,赵秋的兵力还未整合完毕,当即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之中,赵秋依然称臣,他说自己受了皇命,意欲整合各部,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并未事事上报。

  他说自己已经停止攻击各部,所占据的十二部,在时局稍稍稳定后,将一并交还朝廷。那时,他自己再到羊苴咩城,负荆请罪。

  段延庆收到奏折后,颇为犹豫,一阵头疼。

  当然,他为帝已经数年,权谋高深,自是不相信赵秋的这些“鬼话”。

  但是,如果两军交战,虽然他的胜面多一些,但胜败天定,终究还是未知之数,即便胜了,国力也必然大损。

  终于,在一众大臣的反对之下,段延庆下旨,封赵秋为“靖边侯”,管辖所占据的十二部。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