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以工代赈有弊端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初年,朝廷对工赈虽然特别的重视,但是始终没有制定出特别完善的制度来工赈,都是临时决定。

  明初的洪武三年和洪武五年,工赈都是官府是主要力量,参与最大的是富民和富户,这是工赈里最常出现的一个问题,

  成化元年,四月陕西巡抚项忠修西安,延安等五城,便用过工赈。

  成化二十年,北方各府大旱,百姓逃荒,朝廷便派刑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十多位官员带着京库银二十五万两往山西,河南等地救济。

  刑部尚书何乔新“让民疏沟渠,而偿以粟”,便是通过兴修水利,以工赈灾。

  弘治,嘉靖,万历年间,以工代赈更是到了成熟地步。

  刘三吾见周乾呆愣,便道:“时值灾荒年间,钱粮赈灾的直接救济方式是荒政主要举措,至于工赈……”

  周乾接过他的话道:“以工代赈手段使招募的劳役受益,它有保障基本生存需求,可以维护治安稳定,增加劳役自救积极。

  但是南直隶沿江旱灾,还是需要朝廷直接出手,如此才能发挥作用,与其让武将军队来约束督促百姓工赈,倒不如让武将京军拨出一部分,替百姓兴修水利,替朝廷救民。防止流民四处的乱窜才对。”

  “因为旱灾致死的庄稼,朝廷可以帮忙分担一半损失,天气炎热,死了一天的鸡鸭之类,便立刻埋了,不要让百姓食用。”

  刘三吾细思之下,决定今日便去向陛下说说,看看陛下的意思。

  院子外河畔的青石板,路咯吱咯吱有扁担声和车轱辘,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天亮了,刘三吾和蓝玉简单的在周乾家洗漱一番,赶进宫上朝。

  而周乾则是骑着他心爱的小母马向国子监而去,国子监教授的内容他不是很喜欢,四书五经也就那样。

  路过周长平家时,周乾翻身下马说了几句话,阮宜良看见他,依旧是话很少,但眼睛分明透着欣喜。

  阮梁氏摇了摇头,自家这孩子心地单纯,周家这小子如今成了国子监的监生,这几日连过来也不过来。

  若是她们这个年纪,便早就心里淡然不在意了,偏偏她家姑娘还是一心一意等着。

  别人的几句玩笑话,她反而当真。

  骑马要走时,阮宜良跟了出来询问他最近的事,周乾看了看东边的太阳判断时间,催促道:“有事?你快说。”

  “你等一下。”

  阮宜良说完便跑进店中,可能是太急,出来时将板凳撞到一边,随即抱着一双靴子走过来。

  “走路看着点儿。”周乾说道。

  “嗯……”阮宜良小声答应。

  周乾无奈的说道:“这靴子是你做的?给我的?”

  “我做的……”阮宜良解释着,又拿出几串铜钱道:“这个你拿着用。”

  周乾摇头:“你别给我,我并不缺银子。”

  “你拿着。”

  周乾随后便叮嘱她几句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