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7.内阁的苗头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父子两有些东西朱元璋不满意,会不会直接来一次上朝,这也是有可能。

  若是周乾知道朱棣这想法,绝对要笑朱棣想多了,因为朱元璋这次是真的放权了。

  一来,年纪大了,体力不支。

  二来,朱元璋看到朱标和周乾两人的能力,也是很放心的。

  “四叔,建造房子,总得有地基来用吧,依我看,我们应该先好好的打地基才是,地基不稳,如何建造大殿。

  依我看,设内阁吧。”

  “内阁?”坐在一旁吃点心喝茶的朱允熥喃喃自语,设内阁,这内阁是个什么东西。

  随后朱允熥转过头,压低声音看着自己大嫂道:“嫂嫂,大哥说的内阁是什么。”

  徐妙锦很少过问周乾的事,除非他主动提起让自己解决,一般她会有意的避开朝廷政事,严格遵守朱元璋定下的那条后宫不得干政。

  “内阁?”朱棣也不明白的眨着眼睛问道:“怎么突然提出这个,可是内阁俺咋想不明白。”

  这不就是你的一项措施……周乾笑了笑。

  “内阁,它就是帮助天子处理政事的“助手”机构。

  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内阁则是把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由天下掌控在手中。”

  周乾的意思是,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疏,甚至还有那些大明的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内侍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

  “内阁大臣,由一到七人,他们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疏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天子,他们用红字做批示,这个称为“批红”。

  但是批红的权力,不可以给任何人,只能由天子亲自批阅才作数。

  其实只要大臣的建议提出来,到了天下手里,只需要筛选或者添加建议决策,这样对一件事,也会更快处理。”

  朱棣算是听明白了,便道:“你说的就是这样,俺听明白了,就是不知你告诉大哥时,他会怎样看待。”

  “全国各地,所有的奏疏加起来就是一座小山,这根本不是夸张,通政司收到的奏疏一窝蜂的又送到文渊阁和御书房。

  许多事情我爹一人肯定是处理不过来的,这只是其一,其二,有些府县的事情是急事,如此下来,就会形成积累和拖延。

  这其中的事情,是特别多,所以我打算去和通政司也说说这件事,四叔待会儿过去也可以与我爹说说。”

  朱棣听明白了,周乾这是在示意自己去帮他和朱标劝说,希望自己能够鼎力支持,千万不要提反对意见。

  “大侄子,俺待会儿去跟陛下提一提,俺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好,那咱就先这么说,希望四叔和二叔,三叔一起吃好喝好。”

  朱棣走了几步又回来道:“高炽最近又不修身,大侄子你可有法子?俺对这个孩子操心的很。”

  周乾道:“四叔放心,待会儿我便去找高炽。”

  目送朱棣离去,朱允熥擦了擦手上的糕点碎屑,笑道:“大哥,那我也先回去了,不打扰你跟大嫂了。”

  “滚。”周乾笑骂。

  “太子是不可以随便骂人的。”朱允熥说完跑出大殿。

  见大殿无人,徐妙锦皱着眉头有些担心道:“虽说臣妾不该多嘴,但是内阁这件事应该先与陛下说。

  你怎么先和燕王殿下说了,若是待会儿过去,燕王在酒席上说了这事。到时候陛下不同意,夫君该如何是好,就怕有人借着当年胡惟庸的案子来污蔑夫君有其他心思。

  毕竟大家只是表面和谐,这几年夫君那士绅纳粮,就惹了不少的大臣暗地里记恨,夫君还是要谨慎些。”

  “设内阁是为了,让各地的事情可以加快发展,若是我爹不同意,那我也不会多去说什么。

  那我到时候就跟爹说,说我只是为了推进凤阳制造局,海务理事衙门以及江北制造局,军校的事。噢,如今还要加云贵一带的土司。”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