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7.让咱明天死都可以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座狩猎的地方,看着一团和气,实则危机四伏。

  朱元璋早就能看出来,因此才想和自己大孙商议,毕竟大孙才能懂。

  这两年,朝中北方人的官员屈指可数,淮河以北各地已经开始传言陛下偏袒偏信生于南方的官员。

  前天朝堂上的北方御史言官听说礼部已经取民技官二十多名,便立刻询问朱元璋作何打算。

  南方籍的御史立刻出来顶撞北方籍得御史,说朝廷历年考试,都是以文章定优劣,只求个公道,以服天下。凭什么对北方仕子开后门。

  谷/span今年八月还有乡试,朱元璋已经开始作打算。

  听完自己爷爷的问题,周乾便笑着说道:“那就用南北卷算了,若是还觉得不公平,一路便从乡试,会试,殿试开始,都分别采用南北卷,到时候再设南北榜。”

  朱元璋道:“咱跟你爹商议后觉得你当初那法子可以,才等你在校场结束后立刻问你。”

  “这件事可以和刘三吾商议,当时孙儿把具体的方法都告诉翰林几个大学士了。”

  “咱想听你说说,为何当初想到南北榜。”

  相比于其他人口中,自然是老朱家的嫡长孙的话更有权威,就算是今天大孙子跟他说几句话废话,他也觉得特别的高兴。

  “那我就说了。”周乾道。

  “说吧,你小子说的不对的地方我可要纠正。”朱元璋笃定认为,自己大孙子肯定会说漏一些原因。

  “仕子录取不平衡,肯定不会是谁科举舞弊,爷爷是从南方开始打到大明朝北地去的,江南便比北方地区要恢复的早。

  有了安全的环境,他们静下心来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北方不同,大家被故元,金人,这些蛮人统治着,又不兴礼教,这么多年来,文风也不盛,读书渊源就不如南方学子的。

  大家都快饿死战死,哪里有心情去念书,逃命都来不及,肚里没食儿就会慌,静不下心学。”

  八股文这种东西,规矩和窍门都是要有技巧的,就算真才实学都不一定写出合格文章。更别说文风不盛的北方学子。”

  朱元璋淡淡一笑:“咱要是能有你这么能说,早就去和那些官员理论理论了。”

  周乾道:“您是需要动嘴皮子的那种人吗。”

  “当然不是,咱动刀。”朱元璋做了个砍头的手势道:“朝廷很多文官给咱起的绰号你听过吧。”

  “屠夫?”周乾脱口而出。

  朱元璋心中一惊:“你也知道。”

  “蒋瓛告诉我,有些官员说我是小屠夫。”周乾无语的道。

  朱元璋哈哈笑着:“老屠夫和小屠夫。”

  周乾惊讶道:“爷爷你不生气?”

  “生个屁啊,生气。咱大孙子说的话当然不气。”

  周乾寻思,他怎么觉得朱元璋并不凶,从他认识开始,老头总是一副哈哈笑的样子。

  朱元璋道:“原本咱还想补充一些原因谁想到都被你小子说了,能有你这样的大孙,让咱明天死了也值。”

  “呸呸呸,你这说的什么话。”周乾立刻反驳道:“别总把这种事情挂在嘴上面,不吉利。”

  朱元璋心中一暖,看着周乾:“咱并不是怕科举倾斜,咱怕失去北方的民心,民心这个东西特悬乎,但是也很难摸透。

  科举表面在笼络人才,实际上笼络的是大明南北的民心,咱大明开国已经二十多载,但各地常起义,北方士人总是观望,太难以收服人心啊。

  就怕有心人撺掇北地,人心轻易被晃动,大同,宣府,常有游牧强人掠走大明边境百姓的余粮,要是被这伙人给钻了空子,你爷爷我大半辈子的心血又要毁于一旦。

  咱把希望放在你和你爹身上,只要你们好好的,咱真的明天死了也值。至少放心。”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