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0.约个时间去练兵场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切,叫皇爷爷是心里喜欢您,现在来说,我很喜欢您对百姓做的事,所以很喜欢您。

  但是你要是做错了事,我也会指正你的,就像皇祖母那样。”

  朱元璋哈哈大笑。

  朱权道:“大侄子,你这说了什么让父皇这么高兴。”

  “随便说说,十七叔,原本说和你要切磋一番,这几日恐怕要先去忙民技院的事情。”

  朱权啃着青瓜道:“说到底,我今日还是第一次来暖棚,那些平日里傲气冲天的官员,今天也服你了,没有如往常一般挑刺。”

  周乾道:“因为暖棚在冬日确实有效果,就是春天到初秋,都需要尽量去通风,否则太闷,它在冬日用发挥最大效果。”

  朱元璋听着儿子和孙子说话,眼睛里带着别样的期许。

  周乾心中一凛,心里大呼,老朱你又给我想啥主意,对我期望太高我会有压力的。

  可似乎朱元璋对他产生的期许已经很强。

  “挑个日子,你跟你十七叔去校场比试比试,让咱看看你对兵家之事的掌握,咱也好帮你弥补弥补短处。”

  朱元璋带兵打仗简直就是开了外挂那种,沐英当初也是得到他的指点教出来的。

  看着城外桃红柳绿,朱元璋有些感慨道:“他们都不在京城,咱有时候也挺想他们的,今年朱权你也就不在应天了。”

  朱权道:“每年秋猎时,儿臣可以赶回京城来,和哥哥们一起。”

  “回来个屁,你们这些藩王每次从封地回来,沿途谁最高兴啊?就是那些借机想升官发财的贪官会不断的给你们送钱财礼物,百姓倒成了最为难的。”

  “一路劳民伤财,还不如你们不要回来,去年万寿节,咱也是为了让你们都到,否则平时才不让你们回来。”

  朱权还想说什么,朱元璋却拉着周乾的手道:“陪在咱身边最久的,或许今后都会是雄英和标儿,你们这些小王八蛋啊,咱离得远,指望不上。”

  朱允炆看着朱权和周乾几人站在一起说话,叹了口气,他也会证明自己很强。

  随后朱权询问朱元璋,关于校场要定在哪里。

  大明开国定都应天后,依山傍水修建了宏大的城墙,用来护卫京城,在城东建设皇城,宫城,并在城内外设大小两个教场,供驻军训练。

  两个教场位于城东南通济门,正阳门外,秦淮河以南,以西,土山和方山以北。

  永乐年间神机营就设于城内,成化九年后,为方便管理,将应天这大教场移到城外。

  朱权问去哪个校场时,周乾表示去通济门那里,秦淮河以南,正好自己切磋完回去看看阮宜良他们。

  虽然有了更多位高权重的亲人,但周长平他们在周乾心里一直也是很重要的。

  上次朱元璋暗示他可以迎徐妙锦的时候,他其实还想到阮宜良,到时候也不能亏待她。

  约定好去练兵场的时间,周乾便忙手头的事去了。

  回到宫城,周乾让礼部和吏部新任的官员和自己商量为那三十多个民技官出题的事情。

  除了笔试,周乾还准备了动手操作的题,在民技院设了几个关于冶炼和少量无伤害的火药配置,还专门准备了民间术士用来装神弄鬼的原理,这也是属于简单的化学反应。

  民技官,动手操作比理论更重要,也是这次考试的重点,工匠这类要会做,光会说不顶用。

  礼部和吏部不明白为何虞王要弄一套白纸显邪,姜黄纸血印,这类东西出来考民技官。

  按道理该准备高大上的题,只是结合工匠的基础和眼界,周乾选择从最简单常见的入手,让他们明白术士这些东西背后的原理。

  他是不可能搞一堆化学方程式出来的,但是可以让他们做些简单实验,由他们总结,自己把握大方向。

  古人挺聪明的,引导下,其他的事就不必太操心。

  工匠这些不是种庄稼,不可能一年两年就成。就算是粮食也得靠肥料来才能产粮提高。

  有些改革推进会很缓慢,但重在脚踏实地和真实,量变到质变。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