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1.大孙,你真是太会了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贤书内容不变,可百姓的日子再变,前朝书只能参考,却不能总治今天事。

  这奏疏里的农策,不亲农,不事农桑,说的政策也是听起来振奋,实则只会加重百姓的重担。”

  “读圣贤书者,只能管理圣贤书的官员,却教不会饿肚子的百姓去吃饱饭。”

  朱元璋拿起那奏疏细细看着。

  “百姓造反,多数是因为饥寒交迫不能活命,将士造反,多是因为兵饷口粮,军令不公引起的。从根源解决百姓的问题,相信他们宁做太平犬,也不做乱世人。”

  百姓造反多是因为吃不饱饭,饥寒交迫……这和自己当初吃不饱饭,没钱葬爹娘多像啊,根本就是啊。

  朱元璋这一点深有体会,脸上出现热切之意。

  旁边侍候的内侍和宫女也心里对周乾刮目相看,他们每天伺候陛下和朝臣商议事情,送走一拨又一拨的官员。

  耳濡目染下,对政事也听到过一些见解,多年来,只有这位长孙殿下才真正说透了。

  民饥寒,兵无粮饷,才造反闹事。

  说兵无粮饷,这个在明末时的八大寇里,下岗邮递员李洪基不就是,他后来成了李闯王。

  朱元璋不是那么随便会被惊讶到的人,他有智慧,有权谋,也特别的会打仗,农民与王者的结合,有着帝王的疑心,又带着普通百姓朴素坦荡,还带着拧巴。

  周乾见朱元璋发愣,当自己说的他不喜欢,便道:“老朱,这些是我近来与白银局一起,总结出的。

  农户中有许多是农妇丈夫从军,无人做农事,也不认识字,我便请徐家小姐有空去帮她们理解些农策,请男子去不合适,可女子读书的也就只有书香门第和王公之女。

  对兵士家眷优待,将士才更愿意为大明征战。”

  朱元璋直视周乾道:“徐家为大明出了不少力,徐达病死在北方的军中一事,咱很痛心,徐家几个孩子也都为大明忠心。

  咱也该待他的孩子好些,你跟她的事你爹与徐老夫人说过。咱没有什么反对的。老四家媳妇儿知书达理,贤惠淑德,这都是徐达教的好。”

  周乾点头,毕竟朱桂和代王妃常常不和。

  朱桂是郭子兴亲生女儿郭惠妃所生的,但是朱桂两口子的事,但是朱元璋和朱棣,朱标都会帮着代王妃说话。

  徐达就不是吃蒸鹅死的,要是吃蒸鹅赐死,那徐辉祖为何还要死心塌地为大明尽忠。

  随后周乾又说了关于民技官和农事需要银子的事,朱元璋以为他是需要银子。

  周乾却说他不需要,想有机会带朱元璋去城中走走,感受下大明商事的来龙去脉。

  语言太过苍白无力,事实才是最好的说法。

  “等占城使臣事了,墓门明日便会破开,两件事办完,咱跟你去城中走一走,看看你说。”朱元璋拿过占城先送来的信件。

  洪武年间,朱元璋曾颁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