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六章 第一次技术会面_琉璃满京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家那边,玻璃技术开发处的作坊已经建成。作坊内部空旷、面积较大,便于在其中修砌池窑。

  这个时代只能手工取料、手工成型,所以池窑的面积很受限制。尤其现在是研制阶段,夏晏清给出的计划书中,建议的熔池面积比较小。

  即使研制成功,如果玻璃成型技术没有大的提升,熔池面积也只能维持十几平米以下。再大的话,取料和成型速度跟不上,多出来的熔池面积不能及时消化,最终也是浪费。

  清韵斋窑场的作坊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小打小闹,为了大量出货,作坊面积也很大,不妨碍在作坊里修砌池窑。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两家都做好了准备,只等将作监的池窑施工图到位。

  连续投料的概念已经泄露出去,现在最需要保密的就是窑炉的形式,就是他们所说的池窑。

  之前,关家修建作坊,因为没有保密需要,施工的泥瓦匠和木工等几乎都是从京城当地雇来的。

  随着关家从北河府陆续派了一些人过来,有不少雇用的工匠和工人结算工钱离开。

  但是,接下来不但要修砌池窑,还要进行投料试验,维持一个窑炉的连续生产,佣工着实不少。

  除了北河府派来的人,还有将作监主持研究事务的工匠,外围等不重要的地方,依然留有之前雇用的杂工。

  将作监给出的池窑图纸、和之后的修砌池窑、以及池窑外观,需要百分百的保密,这些杂工绝不能出现在池窑作坊里。

  清韵斋就简单多了,从最开始雇用工匠泄漏玻璃制作配方以后,清韵斋窑场再补人手时,基本上都是通过牙行买来的家奴。

  之后这两年,随着玻璃作坊的不断扩建,清韵斋窑场补充佣工,依然都是有身契的。

  一些有手艺的工匠,比方说机巧、木工、磨工这些方面手艺高超的,只要打算进入窑场做事,也都签了活契。依照他们从事事务的保密程度不同,分别签了五年、十年、十五年不等的身契。

  身契中严格界定了保密条款,一旦查实泄露窑场机密,不但倾家荡产,还会以背主论处,极其严苛。

  好在清韵斋的工匠收入极好,托人想进来做事的大有人在。并且想签活契进入清韵斋,那也得手艺好、有人品担保才行。

  所以,严格来说,清韵斋窑场需要的,只是将作监的强大技术后援。比方说,将作监今天拿出的玻璃池窑施工图,就是这种技术后援的实力体现。

  有了池窑的施工图,将作监只需要象征性的派两个工匠做技术指导即可。待到运行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把这难题报给将作监,求取技术援助。

  其余的投料试验,清韵斋自己的工匠和工人就可以完成。

  不过,在曲江还没提出人手紧张的时候,夏晏清并不打算把窑场的现状说给他听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