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八章 战和不取_大明完美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士绅官员,还是惧怕着建奴,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而他王在晋是兵部尚书,如果真的剿灭了建奴,首功自然是他的,到时就会有各种大帽和名头扣在他头上,什么力挽狂澜啊,指挥调度有方之类的。

  他能够说服兵部的下属官员,这么团结的去支持他,或许也是因为被他给画了大饼承诺。

  “陛下,大司马之言臣觉得不可取,如今我大明朝也到了精疲力尽之时,陕西、山东两省天灾人祸频发,江南士族抗缴赋税,国力匮乏无比!”

  “再者还要分出大量钱财以及人力,去各地赈灾,安抚受灾的流民,长城边上的蒙古诸部,也需要大量的物资粮食去供应,如今的大明朝,经不起一场大战了!”

  徐光启与王在晋的思考方式,是站在不同角度和层次的,王在晋完全是只考虑军事方面,加上他有私利。

  而徐光启则是真正站在一个国家的层次上去看待和考虑问题,而且他更为注重百姓民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等方面。

  徐光启说完之后,王象乾、宋应星、程国祥三人当即表态支持,其余的人则是保持着中立态度,沉默着不出声。

  王在晋闻言还想要反驳,却被朱由校给阻止了。

  “是议和还是不议和,朕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你们也不必在争了!”

  一听皇帝已经拿定了主意,大臣们都翘首以待,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位强势的皇帝陛下,会不会与建奴议和。

  “以朕来看,与建奴议和,是绝然不可能之事,建奴在辽东造的杀孽,当以数十万计!”

  “朕如与老奴议和,将来殡天了,朕怎么去见历代皇祖?怎么去见神宗爷爷?怎么面对辽东数百万受苦受难的子民?”

  “死在抚顺、铁岭、开原、萨尔浒的大明将士英魂,他们的家人,朕又该怎么面对?”

  听到皇帝这么激情的言语,王在晋心中怎能不开心,皇帝如此强势,牢牢掌握着朝中大权,自然不是他们三言两语能打动的。

  他们在朝会上,包括现在的争执,不管是哪一方有理,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归根结底得看皇帝的态度。

  可皇帝已经明确说了,是绝对不与建奴议和的,那不议和就只有打了,岂不正中他心?

  看皇帝这么亢奋,宋应星还想劝谏,可不等开口,朱由校后续言语就已入耳。

  “可辅臣之言亦不无道理,我大明的处境比起建奴确实强不了多少,国家也支持不起一场决战的开支粮饷!”

  “因此大司马的主战,也是不可取的,至少在两年之内,朕是不会集结大军,匆匆出关!”

  这一下可让大臣们懵了,这不和也不战,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要拖?

  他们猜的不错,朱由校想的正是拖延,他准备选个胆子大一点的,脑子灵活多变的人,前去辽东和老奴交涉。

  这一招他是和黄台吉学的,历史上的黄台吉,数次假借议和之名,拖住辽东军队以及朝廷的大臣和皇帝,为自己赢得了许多的战略时间和空间。

  崇祯皇帝被黄台吉这一招耍的那叫一个团团转,每当他以为可以通过议和而暂时平息战火之时,建州的奴兵不是打过了长城,就是包围了关外那一座城。

  这一招黄台吉可是屡试不爽,因为他已经摸透了明朝君臣的心思,还有将领们的贪生怕死,畏敌不前。

  流贼也是频频使用这招,前脚招安,后脚就又造反了,可怜的朱由检,连裤衩子都被骗没了!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