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7章 北京大学的君臣之辩(第三更)_重生明朝做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看完后,私下不屑道:满纸荒唐言,尽是奇淫巧技,不登大雅之堂,有违圣道!

  不过也不是拍了崇祯马匹的温体仁觉得好,例如钱龙锡,内心深处,也觉得皇帝的《国富论》确实不错。

  但是,他觉得这里面有诸多理论是违背圣道的。

  崇祯在上面坐着,道:“钱大人,你的书看得还是蛮认真的嘛,但不能光背书啊,得有点自己的东西,你来说说,朕的这些,你以为如何?”

  钱龙锡犹豫起来,老实说,皇帝的《国富论》大多数他都是赞同的,觉得非常惊艳。

  但是,与儒家圣道相违背。

  钱龙锡毕竟是科举出身的,从小对儒家的《四书五经》滚瓜烂熟,不可能这么快就接受皇帝的实践出真理的。

  “臣觉得陛下的书所言极是,是治国良策,臣每日在家中研读,废寝忘食,不敢懈怠。”

  “朕都说了,今日不以言获罪,钱大人为何要言不由衷呢?难道朕是那种一言不合就杀人的暴君?”

  听到皇帝说这种话,某些大臣心中真是一万只草泥马呼啸而过啊。

  卧槽!皇帝!杀不杀人,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钱龙锡连忙道:“陛下是圣明之君,怎么可能是暴君呢?”

  “那你倒是说说嘛,朕的《国富论》你到底是怎么理解的,你是内阁大学士,总不能只会背书,不会理解吧?”

  其他人用同情的目光看着钱龙锡,钱龙锡额头上冷汗直冒。

  “陛下,那臣斗胆直言了。”

  “说说说,但说无妨。”

  “臣以为,某些地方,可能还是欠妥,例如科学源于实践,但实践是不准的,或者说普通人从实践得出来的基本上都是错的,只有大智慧的人,例如孔孟,朱子等人才能从实践中得到真理。他们的认知和想法,是后世人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崇祯面带微笑,扫了一转:“大家看看,钱大人还是有不同的想法的嘛,朕也不会因为他这种不同的想法,就治他的罪。”

  “陛下圣明!”

  “少扯淡,你们当中有人就在心里骂朕这些都是歪理邪说,这北京大学里面的都是奇淫巧技,难登大雅之堂!”

  “臣等不敢!”

  “钱大人,朕问你几个问题。”

  “请陛下明示。”

  “你吃的米饭、肉,是哪里来的?”

  “启奏陛下,米饭来自从田里长出来的稻谷,肉是牲畜身上来的。”

  “那稻谷又是如何长出来的,牲畜身上的肉又是如何长出来的?”

  “自然是百姓插秧,播种生长出稻谷,蓄养牲畜,长出肉来。”

  “那插秧、蓄养牲畜,重不重要?”

  “民以食为天,自然是非常重要,关乎天下兴亡。”

  “那朕来问你钱大人,这些都是圣人从实践中得来的么?”

  钱龙锡微微一怔,顿时哑口无言。

  其实钱龙锡的说法有很大的破绽,明朝的意识形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了。

  什么问题?

  道德至上,空谈圣道,对儒学的认知也越来越保守。

  一切都以空泛道德伦理为主,例如历史上,北京沦陷,清军南下。

  江南的士大夫们在做什么?

  在斗阉党,沉迷在道德的胜利中无法自拔。

  要知道,士大夫们是精英阶层,他们的意识形态出了问题,国家是相当危险的。

  对不起,这个锅孔子不背!

  儒家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最初的儒家,是非常有活力的,孔老夫子是单纯的文人?

  孔老夫子可是能够提刀杀人的真爷们儿!

  见钱龙锡被问得有些不知所措,韩爌出列道:“陛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乃是华夏自古的治国之本,按照陛下您的《富国论》的说法,大兴商业,必然会助长商人,商人取利而舍义,一旦朝廷大力兴商,必然会使得礼崩乐坏。”

  【作者题外话】:晚上还有,晚上还有,晚上还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