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章 约会_南洋家族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加坡河的南岸是早期南来的华人的第一个聚居地,根据华人传统先有大而后有小的顺序,新加坡河南岸便称为大坡。

  至于新加坡河北岸,是后来的第二个华人聚居地,因此称为小坡。

  小坡原被划分为欧洲人的聚居地,但随着欧洲人的搬迁及华人移民的增加,小坡逐渐转变成为了华人聚居地。

  新加坡的小坡由七条基本平行的道路组成,由桥北路(俗称大马路)、维多利亚街(小坡二马路)、奎因街(小坡三马路)、滑铁卢街(小坡四马路)、明古连街(小坡五马路)、布连拾街(小坡六马路)与实利基路(小坡七马路)等组成。

  四马路上的观音堂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在南洋一带名气很大,香火甚旺,庙堂内几乎每天都有人潮。

  二战期间,观音堂附近曾发生一件奇事,为该堂增添许多神秘色彩。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飞机空袭新加坡,四马路也挨了日军的炸弹。

  当时观音堂隔邻的几间房屋都被炸毁,整条四马路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是唯独观音堂有如神助,逃过大劫,只被强烈的爆炸声波震动了一阵子,却没有中弹,庙堂的建筑物也没有被破坏。

  唐雨穿越过来那天,就是在观音堂门口拉的柳青莎她们那两位娘惹双胞胎姐妹。

  来到观音堂后,唐雨先进去里面上了一炷香,拜了十八手观音菩萨。

  观音堂佛祖庙主殿内的主神像是十八手观音圣像,这座金碧辉煌的观音圣像,基本每10年就要再镀金一次。

  从观音堂出来后,他在门口卖报的小贩那里买了一张今天出版的《星洲日报》。

  发现今天开始,自己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已经开始在副刊上面连载了。

  卢颂华编辑在与唐雨商量之后,把原来上万字的大章节拆成了每天五千字左右的小章节。

  当下一整版报纸用小5号字大约1万字左右,这样一来每天连载的《萍踪侠影录》大概占了半个版面,非常醒目。

  看唐雨盯着报纸上这篇新连载的小说出神,卖报的老安哥在边上好奇道,

  “后生仔,看来你也喜欢读武侠小说啊?”

  “嗯,很喜欢。安哥,你看过这篇新连载的《萍踪侠影录》了吗?”

  “看过了,很不错,开头还蛮吸引人的,就不知道后面故事如何了。”

  得到卖报安哥的肯定后,唐雨笑着离开了观音堂。

  走过密驼路后,来到了南洋美术专科学校门口。

  上次闲聊时候,唐雨听柳青莎俩姐妹说起,她们家就住在南洋美术专科学校附近的巷子里。

  在巷口的咖啡店里,唐雨要了一份咖啡乌与两只咖喱包,端着报纸,享受起难得的午后惬意悠闲时光。

  夕阳西下的时候,有两个熟悉的倩影出现在远处骑楼底下的走廊里。

  “嗨,你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