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首次冒险_德意志涅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碎的,它背后还有军事力量远高于德国的协约国集团为后盾:相比于武装到牙齿的协约国军队,仅拥有10万官兵。且坦克、重炮、飞机皆无的德国陆军,根本就是壮汉面前的瘦弱童孩,如果协约国像1923年进军鲁尔那样作出激烈的回应,德国将完全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然而,此时的希特勒似乎真的是上帝的宠儿。因为经过了将近4年的大萧条,世界局势较大战结束的1919年又一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变革。

  作为欧洲关键性的平衡力量,大英帝国的衰败倾颓之像,已经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寒冬侵袭下显露无疑:其国防开支从1919年的7.76亿英镑暴跌至1932年的1.02亿英镑,军工产业急剧萎缩,特种装甲钢的生产力甚至无法满足海军对新式轻巡洋舰的建造需求。另一方面。民众不希望政府做出任何激化局势、有损英国现有国力的行动,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们现在本就艰难无比的生活水平。带有浓重绥靖气息的“和平主义”开始在英伦盛行,并通过议会深深影响到了唐宁街政府的决定。只要能保住不列颠现有的利益和地位,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谈!

  在西面,法国这只高卢雄鸡也被经济危机给削去了鲜红的顶冠,变得前所未有的衰弱和萎靡。其1932年的工业产量较1929年狂泻了40%,破产的企业和失业的工人不计其数;法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令巴黎的资本权贵阶层为之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的主要斗争矛头已经从针对德国崛起、悄然转移到了平息国内矛盾上去,再无心干涉到德国的重整军备。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3个小协约国成员也出现了相似的状况。它们的领导阶层都将解决国内问题作为第一要务,而在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德国的提防和压迫。

  身为向德国贷款的金主,大洋彼岸的美国更乐意看到德国的重整军备。沙赫特在1933年5月访问纽约的时候,已经向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深刻描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由于道威斯计划的先期推行。美国资本已经在德国陷得太深,如果德国能够重整军备、扩大采购,对于美国的经济恢复也将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至于德国买了军火会对付谁,反正不会是美国。“如果德国能够获得它自己的原料而在经济上得到发展,这只会有助于刺激一般的世界贸易。它将帮助增加消费,促进繁荣。不仅提高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将提高整个工业世界的生活水平”。沙赫特甚至还把反犹行为的原因归于“一个民族处于经济绝望和可怕困境时的表现”,并且保证“一旦德国享有公平与繁荣后,这些表现就会完全消失”。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