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4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邓宏才说的这些,明远已经大致猜到。

  他去年在汴京时就已经预言了,这种独家出产的“酒露”,最多只有一季。到了今年,南方必然有大规模仿制。

  只是按照邓宏才说的,当初他在泉州时,将那“甘蔗酒露”卖了个好价钱,一高兴,嘴上没把门,就对前来收购的商户将大致做法给说了。

  随后是泉州的几家大商户,联袂南下,前往广南东路与西路,专门寻找甘蔗产地,许以高价,引得蔗农们将大量的甘蔗榨汁用来酿酒。

  原本这些甘蔗都是用来制糖的。

  大家一窝蜂酿酒之后,制糖的甘蔗反而短缺,制糖厂开始高价收购甘蔗用于制糖。

  邓宏才眼看着甘蔗的价格一天天上涨,偏偏自家乡里的出产都已经酿了“甘蔗酒露”。

  他在泉州没能将“酒露”卖上期望的价格,于是想要到杭州来碰碰运气。

  谁知杭州的情况更糟糕些——杭州不似泉州,去年经历过一次“甘蔗酒露”的狂热。

  这座城市大约是本性温婉,对于蒸馏浓缩后的烈性酒不像汴京那样感兴趣。再加上“甘蔗酒露”在本地几乎没有经过宣传,所以邓宏才抵达杭州之后才终于感到绝望。

  他既没办法把手上的存货按照期望的价格卖出,又无法再次承担一回将酒重新运回南方的费用。

  因此这几日邓宏才坐困愁城,几乎有走投无路之感。

  直到前两日听说了“海事茶馆”,听闻不少海商都在那里打听到了买家卖家的信息,所以才赶去碰碰运气,遇上了戴朋兴,然后又等了两日,戴朋兴才将他约来,见到了明远。

  要知道,过去这两日,他过得真如那热锅上的蚂蚁,无时无刻不在被煎熬。

  此刻明远坐在对面,望着老实巴交,满脸悔意的邓宏才,心里只有一个感受

  ——论信息对称的重要性!

  邓宏才能够带领同乡的蔗农,酿出“甘蔗酒露”,这份勇于开拓的精神,的确值得敬佩。

  但是他的风险意识太低,没有认识到着甘蔗酒露其实工艺简单,很容易仿制。

  且邓宏才不了解泉州一带的商人,那些人都是数代行商,常年在业内打滚的,一旦听闻有“甘蔗酒露”那样的新品,竟能带来那么丰厚的利润,哪有不像苍蝇一样马上叮上去的道理。

  如今,甘蔗都酿成了酒,再想要反过来眼馋制糖的利润,就难得很了。

  不过……

  明远瞥眼看了看邓宏才,心想这也情有可原。与其说邓宏才是一位“经销商”,不如说他是个实实在在的“生产商”,还是来自原产地的。

  如果邓宏才这一次遭受严重打击,明远可以想象,以后这位在乡里的名誉与信用尽丧,恐怕那里也没有人愿意再听从邓宏才的建议,将出产的甘蔗交给他,用来制作一些利润率更高的制成品了。

  明远想了想,开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