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7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观万万没想到,他一旦念诵出“惟愿一识苏眉州”,苏轼就真的出现在面前。

  此刻的苏轼,身着便服,已经换去了刚才出现在驿馆时的官袍,一副公事办完之后出门会友的打扮。

  秦观又惊又喜,回头看见明远坐在一旁,安然地摇着手中的折扇,心中全明白了——明远是苏轼的朋友,刚才自己的失落与怅惘之情他全看在眼里,所以穿针引线,刻意安排,才有了现在自己与“偶像”的相见。

  秦观喜不自胜,赶紧拜谢了明远,又从怀中掏出一大叠诗文,恭恭敬敬地递给苏轼,请苏轼点评。

  苏轼也不客气,接过了那一大叠抄写工整的字纸,一目十行,迅速翻阅。其间苏轼表情严肃,秦观与明远在旁,左看右看,都猜不到苏轼会对秦观的诗文作何评价。

  只不过,明远是心中“大概有数”,而秦观则是真正的忐忑不已,一颗心悬到嗓子眼。

  毕竟苏轼是成名十几年的大才子,而他秦观,则是一名落第士子。

  眼看着苏轼的表情越来越严肃,秦观的一颗心也渐渐沉了下去。

  终于,苏轼放下手中的文稿,表情认真地抬起头,望着秦观,指着那些文稿问:

  “这些,都是子游所做的?”

  秦观点点头。

  苏轼伸手拈了拈颏下稀稀疏疏的胡须,道:“某观君有屈、宋之才1。”

  明远闻言,反应了片刻,才想明白苏轼在夸秦观有屈原、宋玉之才。

  而秦观是真正呆住,呆了好久,突然起身在閤子里暴走,并且发出不可置信的声音:“我识得了苏眉公……屈宋之才……啊!”

  明远与苏轼相视而笑。

  ——苏轼这一夸,可真是把年轻人给高兴坏了。

  两人都是安然坐着,坐看秦观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红着脸重新入席。

  片刻后,种师中也回来了。

  他身后还带着一名与他同龄的少年。这少年身材敦实,脸庞晒得很黑,相貌看起来很朴实,但是一对漆黑的眸子十分灵活。

  明远认得这名少年,正是刚才在运河畔抢救了杭州驿厨房那口大铁锅的勇武少年。

  种师中刚才溜出去,就是去结交这个小友去的。

  明远也觉得种师中到了能够自行打理社会关系的年纪,因此放任他去交友。

  秦观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当即三言两语将那少年刚刚的“壮举”形容了一番,听得苏轼也是连连点头。

  种师中便一挺小胸脯,大声说:“各位,这是我邀来的新朋友,姓宗名泽。宗兄,这是杭州通判苏轼苏子瞻公,这位是我师兄明远,这位是……”

  种师中忙着为宗泽通名。明远则望着宗泽那张表情严肃的小脸发呆。

  他听见宗泽的姓名之后,脑子里立即响起三声:“过河!过河!过河!”2

  最近他“捞”北宋名人的运气真的很不错啊!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