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月初三,官家与辽使亲赴南御苑比赛射弓。

  正月初四,辽使与各国使臣一道,在朝会上向官家辞行。

  待到朝会一结束,外国使臣一退,大内宫殿前的灯山已经布置起来,张灯结彩,

  堪称神速。

  当初种建中凭借武力一举慑服契丹的“壮举”,在民间依旧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官场上文官们却已经绝口不谈。

  随着上元佳节的逐渐临近,就连民间,也慢慢放下了南御苑的旧事,都将心思转到了元宵节的庆典上来。

  明远也在和史尚、明巡、宫黎等人一起商议这事。

  明远手中的产业,至少有两处需要用极其出彩的彩楼灯山装点:一处是朱家桥瓦子,另一处是长庆楼。

  所以明远决定大家一起商量,集中手中的资源,让这两处在元宵盛会上好好出一次彩。

  而最熟悉元宵庆典的人,没的说,自然是史尚。

  几人坐在一起,就只听着史尚眉飞色舞地介绍汴京城中上元节的各种装饰。

  “什么,人身上也能穿戴彩灯?”

  明远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是呀!”

  史尚用手比划着为人解说:“能工巧匠们能将灯球灯笼做成枣子或者栗子般大小,再装饰上珍珠和翡翠,佩戴于发上,汴京城中的小娘子们,最喜佩戴这个,比之那些玉梅、夜蛾、蜂儿、雪柳……更要受欢迎。2”

  明远伸手比划了一个枣子的大小,心里想象这样一盏小小的灯笼,佩戴在那如云的发髻上……

  “安全会有问题吗?”

  “倒是没听说过曾经出事,毕竟那灯笼里也不过点上小小一截灯烛而已。”

  史尚努力回想了一下,补充:“就算是有火星落下来,也很快就能扑灭吧?”

  “这种形如枣栗的小灯笼,比之‘火杨梅’,可要安全的多了。”

  “火杨梅?”

  一时以明远为首的“土包子”们都向史尚追问,想要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原来,汴京城中有人用干枣磨粉,和磨碎了的炭混在一起,浇上油蜡,团成圆球,杨梅般大小,一一穿到铁树上,点着了,就是一枚又一枚明亮燃烧着的圆球。汴京人就把这东西戴在头上,上元节时上街显摆。

  “嗯——”

  众人听史尚介绍了这种“火杨梅”2,顿时都相互看看,甚至还有人伸手摸了摸头顶,应当都不太想亲身尝试这种东西。

  这东西太危险了——一路走一路火星乱掉的情形,谁也不想见到。

  这时明远却偏过头,望着宫黎。

  宫黎顿时哈哈一笑,也不再卖关子,而是开口道:“已经都准备好啦!”

  他顿时取出一个林檎果大小的透明玻璃球。玻璃球里有一个小小的铁制烛台,烛台里可以点蜡烛,也用作油灯。

  “将这种玻璃球镶嵌在事先打制好的铜枝上,不比那‘火杨梅’鲜亮?”

  试想一下,晶莹剔透的

  请收藏:https://m.m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